News & Events
2018年11月份演讲稿(一)
November 05, 2018
中国企业到马来西亚投资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主讲者:中国东盟商务协会总会总会长丹斯里林玉唐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作为海外侨胞之一,我们曾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来华投资的先行者和主力军,而如今,我们已是中国面向全球、友好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2018年,是非常具有深刻意义的年份,我们不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这也是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5周年,更加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15周年。这些都是中国与周边区域在经济发展的轨道上,落实互利互惠、相辅相成、共建共享的历史印记。
1.
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建交将在2019年迈入第45个年头,双方无论在经贸、投资,教育与文化等交流上,都有着正面的发展。以经贸往来为例,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马来西亚的最大经贸伙伴。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份,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额达806.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预计今年双边贸易额将再次突破1000亿美元。
投资方面,马来西亚对华投资开始于1984年。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马实际对华投资累计达75.75亿美元,中国对马累计直接投资50.97亿美元。其中,2016-2017年两年间的投资流量就达到36.73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后劲十足,仍有庞大的增长空间。而过去几年来,中资在马的投资主要以房地产与基础设施为主。这些投资项目都显著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便利。
与此同时,马来西亚执政党—希望联盟实权领袖拿督斯里安华最近访华时也指出,中国不会在贸易战中被美国打垮,马来西亚也愿意和中国合作渡过难关。安华也表示,马来西亚仍欢迎中国投资,并希望与中国扩大合作范围,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可增加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学、技术转让等领域的合作。而《第11马来西亚计划中期检讨报告》也声明,相关高新科技投资也将会获得政府方面的奖励措施。
众所周知,中国在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是全球市场有目共睹的,因此,在马来西亚新政策的配合下,投资于马来西亚是绝对具有优势与机遇的。此外,马来西亚也是中国企业进驻东盟市场的一个优质平台。从地理位置来看,马来西亚处在东盟的中心;从语言与文化来看,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色彩,可作为中资的助力;从经商成本而言,无论基础设施,还是税务与优惠等,都提供了多项的便利。
2.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中美贸易争端,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下,马来西亚与东盟国家无疑将为中国对外经贸提供了一个缓冲与互补的平台。正如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部长达勒雷京表示,贸易转移可能会对马来西亚市场产生积极影响,让整个东南亚成为中美的另外投资目的地。目前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下,来自日本、中国台湾、韩国等地区的外资将产品生产转移至东南亚各国,对这块土地而言是释放潜力的最好时机。
拥有6.4亿人口的东盟成为全球制造商的巨大市场,东盟国家应该致力推动东盟经济一体化,以缓冲贸易战产生全球影响的可能性。
就挑战而言,中资企业进驻马来西亚,仍需要注意马来西亚政策的变化、多元文化与民情的复杂性等问题。这实际上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必须要有“民心相通”这一环。即使我们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一旦忽略了国与国、民与民之间的交流,挑战也自然随之而来。
因此,为了有效处理“民心相通”这一环,中国与周边经济体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与平台,来加速推动双边的投资与经贸交流,尤其是与东盟国家的交流。这是因为,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中,东盟国家将会是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与先行者。
我们不妨以数据说明。根据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71个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4403.2亿美元,占中国贸易总额的36.2%。而东盟10国与中国的经贸总额为5148亿美元,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的36%。中国与东盟也设下要在2020年达成1万亿美元的贸易额目标,这反映出双边之间仍有庞大的贸易增长空间。
然而,中国海关的数据也显示,东盟与中国的贸易有超过80%是集中在中国沿海地区,诸如广东、福建、上海、江苏等南方地区。至于中国北方地区,诸如山东、北京、天津、河北(京津冀)地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额,在2017年只有5617亿人民币,占与东盟整体贸易额的10%。
3.
必须注意的是,山东与京津冀一带,占有全中国18.7%的经济总值,15.3%的人口,以及20%的对外贸易;因此,若东盟企业能进一步扩大北方地区的经贸与投资,这将能大大提升双边的贸易额增长。同时,在中国的持续改革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发展下,中国北方地区的发展潜能,是东盟的企业绝对不能忽视的商机。
因此,中国东盟商务协会的成立,正是为了推广中国与东盟双边经贸与投资,以深入中国更广泛的市场商机,尤其是京津冀、北方地区与西部地区等。同时,发林集团也在山东齐河县推动东盟国际生态城项目,以作为东盟在北方地区的一个对接平台,让更多东盟企业与中国北方地区的企业有着更深一层的交流。这不仅能为中国与东盟的双边友好发展出一份力,同时也将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经济全面共享贡献一份绵力。
最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浪潮中,我们要紧随时代步伐,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实践,勇敢地与全球化经济融合,推动经济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此,我们纪念过去的成就,改进当下的不足,展望以后的发展。改革之路还需大家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